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致说新语丨两会关注:智慧城市的PPP项目还处在探索阶段

发布时间:2017-06-22 来源:

    当前在国外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普遍采用了PPP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上述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那么什么是PPP模式呢?

PPP模式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这个广义概念,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我国自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PPP相关政策文件以来,也将PPP模式视为一剂破解智慧城市建设资金困局的良药。3月7日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财政部部长肖捷、部长助理戴柏华就提到了ppp项目。会上,澎湃新闻记者向财政部提问。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

     我注意到经过三年的探索,PPP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抓手,但它在推进和落地中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落地率不高,请问您对此怎么看?未来又将拿出哪些新的举措推进PPP项目落地,以及加强项目管理?谢谢。

    【财政部部长肖捷】

    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也就是英文缩写的“PPP”的问题,现在确实很热。对于有媒体报道的有关PPP项目落地率低的问题,这里我想做一些简要的说明。

    首先,我想告诉大家,PPP在中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客观上,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都需要一个过程。随着各项工作的推进,我们国家PPP项目的落地周期已经开始缩短,落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从财政部示范项目落地的情况看,第一批示范项目的平均落地周期大约是15个月,也就是一年零一个季度。第三批示范项目的平均落地周期已经减少到11个月,也就是说,第三批和第一批相比,落地的周期已经缩短了4个月。

    其次,我们也要看到,PPP项目普遍资金规模比较大,涉及领域也比较广,同时专业性也很强,如果前期准备、论证不充分,会给项目后续带来不良影响。同时,有关PPP项目的信息发布后,社会资本也要有一个适应期和响应期,这些都需要时间。中国有一句老话,在座的记者朋友们可能都耳熟能详,叫做欲速则不达。PPP项目只有前期的准备充分了,后期的实施才能更加顺利。

 

    在关注PPP项目落地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项目的规范实施和风险防范。

    在这里,我想给记者朋友们再通报一组数据,截至去年底,已经签约落地了1351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2万亿元,项目落地率已经超过30%,与年初相比,无论是项目落地的数量,还是投资规模,都增长了4倍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项目融资的环境,加大业务支持和项目推介的力度,推动PPP项目更加规范运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