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看上城区如何发展“智慧城管”

发布时间:2014-07-31 来源:每日商报

       看上城区如何发展“智慧城管”

       智慧经济的杭州实践·样本

       《关于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推进城乡公共治理智慧化。依托统一建设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及建(构)筑物数据库和位置服务平台,大力开展交通、电网、水务、管网、建筑、城管、环保、应急、安防、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等智慧应用。

       说到城市管理,市民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身穿制服的城管队员。但什么是“智慧城管”?很多人都答不上来。上周五,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到上城区智慧城管中心一探究竟。

       “智慧城管”是个“聪明”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上周五上午,记者来到紫花支路10号的上城区智慧城管中心,中心大厅内,二十多名工作人员每人对着一台电脑,正在埋头专心工作。墙上的电子大屏幕上,展示着城区内十多个路口及一些重要监视地段的实时情况。

       上城区城管局规划科技科负责人王国飞告诉记者,“智慧城管”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先进的数字、信息等技术建立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比如说哪个地方属于低洼积水点,哪个地方窨井盖没了,哪个地方有人乱停车或出现违章建筑等问题,以往常常无法及时发现,现在有了管理信息平台后,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了解详情,能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在限定的时间内处置解决。”王国飞说,到今年10月底,这个耗资近500万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才算完全建好,到时,街道、社区所需要的信息都能在平台上见到。

       窨井盖贴上电子标签 丢了会自动报警

       前不久,劳动路上一块窨井盖被盗,不到30分钟,上城城管就给张开大口的窨井重新安装了一个盖子。为何速度如此快?原来他们给窨井盖装了个能自动报警的电子标签,成功实现了远程智能监管。

       这项技术听起来高端神奇,究竟是如何实现的?简单点说,就是在窨井盖背后贴上了一张能够判断窨井盖状态且有无线功能的仪器,一旦窨井盖有了风吹草动,网络另一头的工作人员就能收到信号。

       目前在上城区,已经有1100多个窨井盖有了电子标签。“到今年10月底,上城区将会有4800多个这样高科技的窨井盖,覆盖大大小小的道路。”王国飞表示,今后一旦有窨井盖出现丢失、移位、缺失等情况,管理信息平台上就会第一时间显示该窨井盖的位置、责任单位等信息,确保相关单位及时修复。

       除了窨井盖被贴上了电子标签,上城城管也将给排水管道安装电子标签,目前已在六部桥等6处进行试点。“污水管和雨水管之间有个隔离带,名叫堰墙,一旦污水管堵塞,污水就会漫过堰墙,流入雨水管。以前常常把时间花在找堵塞源头上,今后有了这个电子标签,再发生这种情况,感应器就会第一时间报警,并报告堵塞的具体位置,确保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找到‘病灶’。”王国飞说,10月底前会增加到30个。

       公厕空气质量达不达标 问问平台就知道

       除了上述所说,“智慧城管”还有一个“大项目”——公厕管理系统。其原理是安装各种传感器。

      比如说自动检测厕纸。“主要是城区内三星级以上的公厕,打算安装60个,目前试点6个,钱江四桥公厕就是其中一个。”王国飞说,他们在纸盒背部安装一个传感器,一旦传感器检测不到厕纸的厚度,便自动向平台发出报警,网络那端的工作人员接收信息后,会及时通知保洁人员补充。

       再如空气质量。在公厕某位置安上一个气味传感器,并设置好臭味标准,一旦超出预设好的臭味标准,传感器又会向平台自动报警。此外,公厕的用水用电情况、卫生情况、管理人员到岗等情况也都能实时检测并反馈。

       “现在是一个公厕一个管理人员,说不定以后就一个管理人员负责三四个公厕了。”王国飞说。

       点评

       “智慧城管系统”是上城区城管局首创的,它运用网格地图等网络技术,综合运用路面探头、智能监控、车载监控等信息化设备,实时高效的智能管控非现场执法,全区城管协管员从350名减少到160名,仅此一项开支就年减少500万元,同时未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抗法事件。

       电子标签的应用,也从根本上改变市政对城市家具的管理方式,从人工巡查方式彻底升级为自动化监测管理,大大减少了重复性的巡查工作量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同时也提升了维护管理的响应速度。

       接下来,上城区城管局还将对街头的许多公共设施都进行智能化管理,包括垃圾桶、邮箱、饮水器、公交站点、街头雕塑、照明安全设施等。